這封寫給費希特的公開宣言,是康德生前最後一篇學術作品,書於1799年8月7日。它至關重要,不但顯出康德對自己批判哲學的信心,還表現他對人情事故的老辣,尤其重要的是他標出先驗哲學與一般邏輯進路的差別,前者是形上學,後者只是先天形式,不具決定任何對象的實在性。「…我特此聲明、我認為費希特的《學問論》[Wissenschaftslehre]是個完全經不起辯護的系統。因為學問的純粹理論只是邏輯,而邏輯的原則帶不出任何材料的知識 (material knowledge)。因為邏輯、也就是純粹邏輯,從知識的內容抽象而出,人們想從中提煉出一個實在的對象 (a real object) 誠屬枉然、並且從來沒有人作到過。假如先驗哲學是正確的,這項工作將涉及形上學、而不是邏輯。然而,我堅決反對像這樣依據費希特的原則所界定的形上學,所以我曾在一封信裏忠告過他,請他將學術的才華 (literary gifts) 轉注於《純粹理性批判》的問題上,而不是消耗在滋生沒完沒了的智巧上。但是,他已經客氣地回應了我、告知「他決不會輕估學術」。至於我是否會將費希特哲學視為真正的批判哲學已然由他自己回答了,我已經不必再發表它是否有價值或沒價值的意見了。因為這裡的問題並不涉及一個被評估的對象,而是涉及該評估者或主體,因此我〔只需〕斷絕與該哲學的任何關係就已足夠。在此我必須評論: 那個假設我只想出版一個先驗哲學之預備(propaedeutic),卻無意出版先驗哲學實際系統的說法,我並不能了解。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因為我把《純粹理性批判》裡純粹哲學的圓滿性(completeness)當成是我對真理下功夫的最佳表示。
由於有些評論家論說不要把批判裡有關感性論(sensibility)所說的話句句當真,並且任何想了解批判的人必須先掌握所要求的﹝貝克的或費希特的﹞「立足點」,因為就像亞里斯多德一樣,康德的詞語會戮傷人心。因此我再度聲明、批判正應透過考慮它所說的而被了解,並且它只要求一般性的立足點即可,任何有涵養的心靈都可能走進這樣抽象的探索。有一個意大利的箴言、說:祈求上帝保佑我們不被朋友傷害,並容許我們自己監督我們的敵人。有些善待我們的朋友,笨拙到選錯方式想促成我們達成目標。但是也有些奸詐的朋友、欺騙、甜言蜜語地一心想要摧毀我們 (aliud linqua promptum, aliud pectore inclusum,口是心非)。對於這樣的人及他們設下的陷井,我們向來不太能警策。雖然如此,批判哲學必須保持不容已的信心,以滿足理性理論的及道德的目的,並需要儲備不改變意見、不補綴、或重構等等另一類形式的信心;批判的系統奠基於一個完全安穩的基礎之上,它永恆地建立;在未來歲月一切人類最高貴的目的之上,它都不可或缺。」
本文根據 Arnuld Zweig, Immanuel Kant, Philosophical Correspondence, 1759-99, Midway Reprint edition 1986, pp.253-54 之英譯譯出。
讀全文
Tuesday, August 28, 201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