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胡菲藍這本《延年術》後來傳到日本,竟對日本養生學的一派學說 (macrobiotic) 產生影響,這一派養生術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傳到西方,目前在西方還有許多奉行的徒眾。譯者因在加州行持中醫,間歇也在歐美兩地教授中醫學,因而有機會接觸到這派養生術的徒眾。事實上,這一段胡菲藍與日本養生學的交涉,譯者是從艾克曼的著作:《黃帝的腳蹤》(Peter Ekman,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Yellow Emperor) 一書裡讀到的。*因此,從這封信所衍生之如何替中醫學定位的問題,譯者有意發展成一本康德與中醫學的小書,也算是中西學問會通的一個面向。這篇譯文算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介紹康德,與生活較為接近,或許會有一些另類的親切感。譯者隨文有些評註,不時也用黑體字強調重點,或可增添一些讀文的趣味。
*艾克曼本人是西醫,卻醉心中醫,他是傳統五行派英國針灸醫師衛斯理 (J. R. Worsley) 的學生,因對他的老師好奇,所以展開一連串田野調查,追蹤近世中醫西漸的軌跡,近年因有緣來上譯者的中醫課,承其贈書,譯者才有機會挖掘出這段康德與中醫學間接的軼事 。
click link below to read the article
康德的養生觀
讀全文